“水蜜桃的甜香简直是香薰”、“薄荷味像是莫吉托带点甜”、“冰淇淋味就是小时候爱的奶香味道”……若非一张张配图均为醒目的香烟盒,大众可能很难将这类描述与卷烟联系起来。
4月15日,北京疾控中心发布2018年中国互联网烟草营销数据监测结果,显示烟草营销信息在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上仍然大量存在,女性和青少年群体正在成为烟草营销信息的主要传播对象。
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,比起传统香烟,以“爆珠烟”为代表的风味卷烟正成为商家软性植入的重点产品,在微信朋友圈、新浪微博、百度贴吧、小红书、快手等多个社交平台上推广,甚至存在直接交易行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天下午,小红书表示反对任何形式来传播烟草,“我们第一时间在核查所有相关信息,并已经下线了所有提及烟草的笔记。”但截至记者发稿,仍能看见大量针对与多种烟草有关的软文笔记及营销信息。
风味卷烟瞄准年轻人
虽然目前在中国,男性仍然是卷烟的主要消费群体,但记者注意到,以“爆珠烟”等为代表的风味卷烟正在瞄准年轻人做重点营销。“谁说抽烟会给人感觉堕落非主流三线杀马特邋遢了,享受抽烟的过程真的让人冷静与精致”、“就好像瑜伽课的腹式呼吸和冥想,感受一呼一吸”、“愿你食尽人间烟火,归来仍是仙女”……这些“新颖”的营销话术正伴随着多种品牌的风味卷烟在年轻人当中传播。 需警惕的是,这些风味卷烟披着多样化“口味”的外衣,试图淡化其烟草的属性,在营销中刻意弱化其危害。
记者翻阅数十篇营销软文及短视频图文等发现,与传统香烟相比,“爆珠烟”等拥有更多元的“口味”,如草莓味、哈密瓜味、冰淇淋味、红酒味等。众多“写手”则刻意强调“爆珠烟”的细节口感,传授爆珠捏碎时间节点的技巧,却对爆珠烟同样含有的尼古丁、焦油等有害成分只字不提。
社交平台软植入泛滥
互联网社交平台恰恰是传播各种风味卷烟营销信息的主要平台。记者发现,微信朋友圈、新浪微博、百度贴吧、小红书、快手等多个社交平台上均存在大量烟草推广信息,甚至存在直接交易行为。